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2021年报

发布日期:2022-03-22 11:27   来源: 作者: 阅读次数:7393 
字体:
分享:



2021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一定要把地震遗址保护好,使其成为重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党建为引领,紧扣“五大功能”“三大作用”发挥,抓实抓细运行管理、基地建设、遗址保护、安全生产等工作,全年接待社会公众119.2万人次,社会效益凸显。先后获评四川省红色教育和地学研学旅行实践基地 (四川首批)、四川省党员党性教育基地、第三批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和全省首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当选四川省红旅产业促进会副会长单位,入选文化和旅游部、中宣部、中央党史研究室、国家发改委推出的“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强化党建引领,聚焦中心服务大局。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强化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先后召开党委会16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13次,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把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二是党建重点任务全面完成。突出“党建+制度”“党建+志愿服务”“党建+创新教育”作用发挥,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规范化、常态化,为群众办实事18件,解决干部群众“急难愁盼”问题6项。三是突出抓好政治监督、专责监督、日常监督。通过观看警示教育片、学习典型案例,开展“听音问廉绵州行”活动,防范廉政风险,筑牢拒腐防变思想意识。

注重机制建设,管理规范保护有效。一是完善工作制度,优化工作机制,制定了《造价审核内控管理暂行办法》,修订了《财务内控制度》《采购管理制度》等,免费开放资金使用规范。二是探索纪念馆治理模式。召开理事会会议2次,监事会会议1次,组建学术委员会。三是坚持“以项目促发展”理念,全年向上争取3个项目,到位资金450万元。四是常态化抓好安全工作,修订各类预案,全年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检查12次,常规安全检查200余次,落实安全隐患整治措施30余条,举办安全培训8次,培训422人次。五是严格落实文物安全责任,优化文物库房功能,开展文物安全演练,完善文物安全档案280余份,常态化开展震损文保建筑巡查巡检。六是有序实施了北川老县城“8•15”灾后恢复、东侧危岩群地质灾害治理、馆藏珍贵文物数字化保护、遗址本体保护等项目。

创新宣教活动,社会教育成效突出。一是完善服务设施,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免费讲解服务,提升开放接待服务质量,丰富“5•12”“5•18”博物馆日、国庆、春节等节假日主题活动,落实延时开放制度,免费发放宣传折页、DM宣传单等近10万份。二是研发推出党史党建、减灾科普、研学实践等主题教育课程4套(1-5天)。三是办好特色活动,提高社会影响力。主办了“党史我来讲、红心永向党”第八届地震纪念馆杯绵阳市青少年党史宣讲比赛活动。承办了第五届全国防震减灾科普讲解大赛,直播总浏览量达301.5万人次。四是积极开展“六进”宣讲品牌和研学实践活动。走进上海海力电气集团、海军勤务学院、重庆市北碚区青少年宫等地,接待中小学研学团队,开展抗震救灾精神宣讲、地震知识普及报告、防灾减灾实训等479场次。五是拓展社教平台。开展“我是小小讲解员”活动3期,为社会公众提供定点文物免费讲解300余次。录制《北川新县城分房“摇号机”》《向人民交一本明白账》等微党课、廉洁文化视频音频32组,并通过喜马拉雅、地震纪念馆微信公众号播放。六是新闻宣传层级高、影响广。新华社《打卡红色足迹: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在这里感受中国力量》、光明日报《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做防减灾教育先锋》等市级以上媒体宣传报道33篇。

抓实征集保管,陈列展览品质提升。一是有效征集文物资料。查找征集线索,拟定待征集清单,专人负责,2021年通过接受捐赠方式共计征集文献实物资料338件(套),全年未收集来源不明和来源不合法的藏品。二是藏品管理规范。完成文物库房功能分区,建立64套(346件)珍贵文物档案,完成5219件(套)藏品整理、10套(21件)文物鉴定等工作。三是及时巡查整改、维护基本陈列展览,更换展厅内图文版35处,增加藏品16组,新增和更换说明牌93处,增加盲文说明牌30处,出版《山川永纪》基本陈列图集。四是充分发挥藏品作用,加强展览交流,成功举办了“绵阳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图片展”“大爱无边——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馆藏民间艺术作品展”等临展6个。五是先后到泸州博物馆、梓潼“两弹城”等地开展地震亲历者口述史展、地震灾区学生书信展等巡展活动8场。

推动交流合作,学术科研起步稳健。一是利用资源广泛开展合作。配合相关科研机构、场馆、院校开展学术交流活动23次,支持相关机构开展课题4个,协助相关院校申报教学成果奖3项。二是积极申报开展课题研究。完成《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防震减灾教育实践与探索》等市级课题3项,发表论文6篇,馆校、馆所、馆企《“一主两类五场”馆校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等横向课题5项。三是深化科研交流。举办了新时期防震减灾科普体系构建、第二届北川国际心理论坛、地震遗址建(构)筑物保护座谈会,举办馆内科研能力提升培训5次。四是办好宣传刊物。编辑刊印《红色场馆通讯》2期,合作出版中小学版《绵阳科教新报》3期。